近日,为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认知水平,第二临床医学院针对2020级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组建“明眸视界”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该院师生进入临床一线、深入基层社区,立足临床诊疗现状,通过实践深化课内知识,拓展课外视野,以实践促学,助知行合一。
社区义诊助力眼病早筛,基层服务守护童真明眸。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为助力合肥市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团队成员于7月17日至21日随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深入合肥市蜀山区兴园社区、瑶海区土山南路社区、肥西县三联村等20余个社区乡镇开展白内障筛查,宣传政府公益项目。实践团为老人们测视力、使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科普白内障形成原因,解释政府“复明工程”对老百姓的益处,累计服务居民800余人。成员们在义诊中深刻认识到老人白内障发病率之高,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眼病防治工作意义之重,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筛查服务经验,真正做到了“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发挥所学为社会作贡献。
7月13日,实践团分别前往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绿都花园幼儿园,为特殊儿童们组织了一场寓教于乐的眼健康知识科普。以情景剧和有奖问答的形式与孩子们互动,普及健康用眼习惯、近视的危害和预防等小知识,让孩子们在欢笑与趣味中提高爱眼护眼意识。
一线访查感悟无私大爱,多重维度了解捐献事业。角膜疾病难以治愈时,角膜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面对我国眼角膜移植供体缺乏的现状,实践团先后参观合肥普瑞眼库,采访邮电新村爱心社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们及安医大二附院OPO(器官获取组织) 协调员,了解我国器官(角膜)捐献事业的发展现状。
眼库是为角膜移植手术获取和分配眼组织的非盈利机构。实践团来到普瑞眼科医院与安徽省红十字会共建眼库参观,聆听感人捐献事例,了解角膜材料的获取、储存及适用领域。专业的知识拓展让成员们惊叹的同时,也被捐献者的无私大爱感动。
邮电新村爱心社是由吴荣坤、周凤翼、马毅兴等几位老人在2006年成立,发展至今已有135名成员,曾被多家媒体报道。负责人吴荣坤老人对于实践团的探访表示欢迎和支持,并邀请了6位遗捐志愿者分享捐献经历。志愿者们奉献自身,为社会和医学事业做贡献的义举让成员们深受触动。“我希望遗体捐献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来。”实践团成员李子骏在心得中写道。
OPO全称为器官获取组织,我国的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较晚,在2009年开始试点工作,2014年首个OPO成立。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安医大二附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张明老师,从医者角度探索捐献事业的发展困境,从专业维度了解器官捐献的标准和流程,撰写数份调研报告,以期为大众科普器官捐献理念,将更科学化、更专业化的器官捐献知识带给大众。
答疑解惑宣传器官捐献 ,陵园献花致敬无私大爱。为了解民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接受程度与了解程度,为遗体(器官)捐献社群研究工作收集相关信息,实践团队设计遗体(器官)捐献调查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投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并进一步分析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团队广泛了解了群众对遗体(器官)捐献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征集了市民对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获取和了解了群众的器官捐献意愿,为后续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与支撑。
实践团随后来到蜀山文化陵园,以献花、朗诵的形式缅怀“无语良师”,感悟生命的意义。团队成员在遗体捐献纪念碑林前郑重地宣读了医学生誓言并致敬默哀。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将无私与奉献播撒人间,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终止,但他们也用大爱成就了永恒,这更加促使我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献身医学。
此次实践,“明眸视界”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社会大课堂,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所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普及器官(角膜)捐献观念,思悟青年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将医者“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个人理想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助力基层医疗和健康中国建设!(第二临床医学院 黄程平 叶林威)